炯布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炯布文学 > 大明:暴君崇祯,杀出万世帝国 > 第638章 御前会议

第638章 御前会议


站在一旁的周应秋,却是面露那色道;“陛下,无论是之前的京察,还是山陕、山东都有着巨大的官员缺口,即使是现在,臣等也只是堪堪将京城的空缺填补上。”
“崇祯元年的新科进士们,也大部分都被安排在了山东,臣手里着实没有合适的人了。”
朱由检也知道,周应秋说的是实话,而不是在有意推辞。
不过,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。
正欲说话,施鳯来站出来道:“陛下,吏部确实是有困难,不如朝廷再开恩科,遴选天下英才。”
周应秋也出言赞同道:“陛下,臣附议。”
朱由检摇头道:“就算是开恩科,时间怎么也得大半年,这么长的时间,朕能等,地方上的百姓可以等吗?”
说完后,朱由检不着痕迹的看了眼温体仁。
后者暗暗叹了口气,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,就算是朝廷开恩科,短时间内也没什么作用。”
“臣建议不如从各地抽调一些经年老吏,去辽东填充空额。”
温体仁的话音一落,周应秋的眼睛就亮了。
大明当官并不是只有科举这一条路,之前的时候还有举荐,代表人物就是杨士奇。
除了举荐,大明还有不少技术性官僚,就好比永乐时期的工部侍郎蒯祥,嘉靖时期的工部尚书徐杲(gao三声)。
胥吏出身的官员也不在少数,洪武年间的胡祯就是胥吏出身,后来做到了刑部尚书的高位。
当然,这些都是明中期以前的事儿了。
后期朝廷就断绝了胥吏成为高官的可能性,现在的胥吏,最高也就只能做到七品官,而且还得经过三次考核。
如果朝廷能够放开一些限制的话,那吏部接下来的差事就要好做的多了。
不只是如此,按照旧制,这些胥吏的考核、安置都是由吏部说了算的。
想到这里,周应秋也对朱由检躬身道:“陛下,首辅所言不无道理,臣以为现在的局势,和大明立国之初很像,也需要大量的官员填充地方,不如效仿太祖、成祖等先帝,遴选胥吏担任各地官员。”
朱由检并没有表态,而是对其他人问道:“诸卿,你们是什么意见?”
礼部的来宗道站出来道:“陛下,臣以为不妥。”
“无论是京城,还是地方的胥吏,大部分都是签充,或是罚役,这些人很多只是能写能读,能力参差不齐。”
“让这些人担任亲民官,臣恐会酿成祸端。”
“臣以为,不妨任命各府的举子、秀才去辽东等地任职。”
来宗道说完后,其余人也都相继表态。
但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来宗道的。
显然,内阁和六部,还是更相信那些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。
朱由检转头对温体仁问道:“首辅,你怎么看?”
“回陛下,臣以为相比胥吏,各地的举子和秀才,没有接触过政务,恐怕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,不如那些胥吏。”
温体仁依旧是坚持自己的看法。
朱由检微微颔首道:“你们说的都有道理,朕看不如两条腿走路,吏部一方面遴选合适的胥吏,另一方面礼部也要配合吏部,看看各地举子和秀才中,有没有堪用的?”
“另外,之前和察哈尔作战的时候,亲军有许多伤退的士卒、将校,朕看也可以让他们试试,这件事就交给兵部处置。”
最后这句话,才是朱由检的真正目的。
相比胥吏和那些读书人,亲军的人,对朱由检这位皇帝会更加的忠诚。
至于说这些人是不是有能力做官,朱由检倒是并怎么担心。
许多人读夜校也都读了一年了,该认识的字也都认识,做个佐官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听朱由检说要让因伤退出的亲军,去担任地方官员,在场的几位大臣皆是面面相觑。
周应秋有些牙疼道:“陛下,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?我大明还从未有过如此先例。”
“怎么就没有先例了?太祖和成祖时期,不就有很多军中的将士,被安置到各地为官吗?”
朱由检语气轻松的说了一句。
不等其他人再说话,他又继续道:“吏部的事就先说到这里,首辅,继续吧。”
周应秋等人无奈,只得暂时退下。
随着大军在辽东的战事取得预定的战果,朱由检的威势也是越来越盛,现在不只是有上直十二卫,还有诸藩的大军在手。
一般情况下,已经很少有人,再去触朱由检的眉头。
温体仁见周应秋等人退下,转头看向一直坐在那里看戏的郭允厚道:“郭部堂,你来说说吧。”
郭允厚刚站起身,朱由检就开口道:“郭卿,你就说说崇祯二年,户部的账目收支就可以了。”
如果每个人都像周应秋那样,一说就是小半个时辰,那今天就什么都不用干了。
郭允厚躬身道:“臣遵旨。”
“陛下,诸位,虽是朝廷大规模免除了许多地方的赋税,但……”
虽只是报报账,但郭允厚用的时间也不短。
等他说完后,在场的所有人都低声议论起来。
孙传庭捋须笑道:“没想到,户部现在的钱粮竟是如此的充足。”
郭允厚赶紧纠正道:“孙阁老,户部现在是有些存银,但粮草可是没有多少。”
徐光启笑道:“郭部堂,那可不是有一些存银吧?按你所说,单是各地的市舶司,户部就收到了七十多万枚银元,顺天府各地的工坊,商税也有两百万,还有山东施行摊丁入亩,以及新税制后,田税加盐税两者近五百万枚银元,这些银元入的可都是你户部的帐。”
郭允厚面色严肃道:“徐阁老,山东一直就是大明的赋税重地,占了大明全年赋税的一成多,近两成,折色五百多万枚银元,并不算多。”
“今年,只是因为税制的原因,才入了户部的帐,但山东布政使司就没银子了,山东的所有开支可是由户部支应的。”
“再者,按照朝廷制定的税制,这些税银,户部还需留出两成,交由山东布政使司。”
“这么算的话,山东的税银户部也留不了多少。”
郭允厚这么一解释,众人也就听明白了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