炯布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炯布文学 > 大明:我,朱允熥,带着朱棣造反 > 第280章学子齐聚应天府

第280章学子齐聚应天府


铁铉却沉默下来,手扶城墙,来回踱步,心事重重。

他的目光不自主地飘向营内深处的银矿。

“看来,北朝又要对南朝动手了。”

频繁的去矿山考察,让铁铉的脸多了几分沧桑。

他转身,背着手,看着此刻眼神已少了迷茫的李景隆。

“我们在外的人手,还有多少?”

军事决策,李景隆一直是最后的决定者。

李景隆思索片刻,答道:“上个月,我们1000士兵乘船从波特兰湾登陆,目前驻扎在此地周围。”

这里是南朝秋吉家族的势力范围,与北朝新木家族控制的京都仅有一箭之遥。

铁铉迅速分析了两地的地形和防控情况,不免多看了李景隆一眼。

“那里能否部署火炮?”

李景隆得意地笑了两声:“有10门大炮,炮口正对京都城墙。”

铁铉淡淡一笑:“传令,让他们向京都开炮。”

李景隆颔了颔首,立刻对亲兵下令。

等亲兵离开后,他转向铁铉:“铁铉,这是要给北朝新木家压力吗?”

铁铉默默颔首。

“按照太孙的计划,若无外力干扰,今年应是南北争端结束之时。”

李景隆大笑:“但有了我们大明的介入,倭国内战将永不停息。”

铁铉先摆了摆手,“北朝因我们驻军的存在而消停,但久未行动,恐怕已引起其怀疑,秋吉悠介此时来访,可能因北朝有所动作。”

李景隆皱眉:“若我们动手,北朝可能会鱼死网破,把我们牵扯进来。难道真的要让我们的将士为倭国流血牺牲?”

李景隆看着石见银矿方向的浓烟,知道那是大明抵御倭寇的重要保障。

谁曾想,这小岛竟然藏着如此一座宝藏山。

又听说铁铉派遣船只往北探险,似乎在寻找金矿。

铁铉却摆手,“北朝不会轻易挑衅我们。只要我们展示实力,他们自然会服软。”

看到铁铉如此坚决,李景隆打了个哈欠:“我先去睡会儿,累死了。”

铁铉注意到李景隆的黑眼圈,提醒道:“大将军不担心曹国公府的血脉在倭国延续吗?”

提到这事,李景隆脸色凝重,冷哼:“我曹国公府的血脉,怎能被倭女玷污?她们绝无可能生下曹国公府的后代。”

然后,李景隆开始解释起来。

铁铉则多了些好奇,多看了李景隆几眼。

这质疑的眼神,让李景隆再次冷哼,拍了拍手。

一名亲兵上前,递上一个油纸包。

铁铉接过,疑惑:“这是什么?”

李景隆嘿嘿一笑,“你觉得为何功勋贵族之后,敢在外面乱来,都靠这个。”

铁铉明白李景隆的话外之音,无需更多解释,明白手中的东西有何用处。

李景隆摆了摆手,“在倭国憋得太久,需要放松,你留着这个吧,我先走了。”

说完,不等铁铉回应,他便离开了营帐。

铁铉紧握着那包药物。

他低声喊出一个人名。

接着,一个黑影悄然出现在营墙上。

“铁大人。”

铁铉看着来人,把药包递给他:“这是曹国公给的避孕药,找个大夫看看成分,能在这儿配制就多做点。”

那人接过药包,低声说:“暗卫在倭国的人手有限,做这事可能会泄露。”

铁铉摇摇头:“自己人知道没事,药做好后,混进食物里。下次给倭寇村子发物资时,顺便投放。”

秘密护卫看着铁铉,低声说:“铁大人对此毫不知情,都是我们暗中所做。”

铁铉微微摆手,嘴角微扬,示意无碍,挥手让他离开。

守卫离开后,铁铉的目光深邃,望着远方的大海。

装满白银和对大明憧憬的倭国人,已经随着船只在海平线上消失。

关于彻底消除倭国隐患的策略,他还在思考从何处着手,未料到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。

然而今天,李景隆正好给了他这么一个东西。

虽然这并非正道,但是通过对众多倭国人的深入了解,铁铉终于领悟了太孙当初交待给他的那番话。

要消灭倭国,非李景隆莫属。

……

“今年各地的举人已经开始前往应天了。”

应天府西安门城楼上,解缙看着远处南城聚宝门不断有青衫身影进城,对旁边的朱允熥说。

朱允熥瞥了一眼聚宝门,然后看向秦淮河畔。

“现在只有直隶及其周边的举人进京,应天要热闹一阵子了。”

解缙环顾四周,悄悄上前,“刘三吾担任本次会试的主考官,已经有很多举人想拜访他。”

每次科举,这种情况都会出现。

自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建立以来,这已成为了传统。

唐朝时,向权贵和考官呈递文章,有很大机会被看中,一步登天。

如今,这只是一个混个脸熟的机会。

朱允熥轻笑道:“刘三吾估计没见一人。”

解缙颔首,“确实,连他家乡的考生都没见。”

朱允熥扫视着城池,突然发现他并不清楚刘三吾的住处。

“刘大人近日在忙什么?”

解缙回答说:“他经常去翰林院,好像在准备科考的题目。”

朱允熥轻轻颔首,话题一转:“第一期的文报好了没?”

书局已经建好,印刷设备也已就位。自从决定从国子监邀稿以来,各种琐碎的事情和乡间传闻成了主要内容。

而核心的心学论述,则由解缙亲自撰写。

为达到一鸣惊人的目的,解缙这些天费尽心思,头发都掉了不少。

一听到朱允熥提到此事,解缙立刻从怀里拿出一卷厚厚的文报。

这文报竟然有七八页之多。

朱允熥接过文报,首先看到了头版头条。

那几个占据半张纸的大字:知行合一。

这是知行合一理念首次亮相,朱允熥还没细读内容,就知道解缙必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,引经据典,论述深入。

这些内容并非重点,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文报发布后,儒学界的震动和朝廷的反应。

这一切,他早已预料到了。

他直接翻到后面的连载故事部分。

原本计划自己写的小说,因为事务繁忙未能完成,最后花重金请人写了一个关于豪门权贵家族如何衰落的故事。

风格类似石头记,但又独具特色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